4月21日,《关于给予武学利党内警告处分的决定》下发后,在集团上下引起强烈反响。《决定》指出,武学利任袁店二井煤矿经营副矿长期间,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不力,对责任范围内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不严格、不到位,对党的纪律建设抓的不严,责任范围内多名党员干部发生违规违纪问题,造成较坏影响,负有主要领导责任。依据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》第七条第六项、第八条第二款第四项和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,经研究,决定给予武学利党内警告处分。
此次问责追责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,释放出淮北矿业集团党委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、以问责倒逼“两个责任”落实的强烈信号。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,要牢固树立“严管就是厚爱”理念,切实扛起“两个责任”,履行“一岗双责”,从严加强干部管理,全面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,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,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。
深刻理解“严管就是厚爱”的内涵。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。进入新时代,全面从严治党要开创新局面。新,意味着“严”的发条只会越拧越紧,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会越来越大。但同时也要明白,全面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松,并不是说查处的干部越多越好、发现的问题越多越好,而是要通过发现问题,及时纠正问题、挽救干部,防止干部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。干部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。党培养一个干部不易,干部一旦出现问题、犯下错误、触犯刑律,对企业、对家庭、对个人而言,都是一种损失。这样的教训和悲剧很多。为此,对干部真管真严、敢管敢严、长管长严,其出发点,是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。严管的过程可能令人有时不太自由和舒服,但严管的结果换来的是心灵的和谐和持久的幸福。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这些都提醒我们,对干部必须严格管理,必须在严管中彰显厚爱。
扛起“两个责任”关键在担当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担当大小,体现着干部的胸怀、勇气、格调,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。”矿厂党委是单位的中枢神经,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“一线指挥部”,班子成员是扛起“两个责任”,履行“一岗双责”的主体。“两个责任”履行得好不好,直接关系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败。落实党委主体责任,领导干部是关键,“一把手”更是核心,主要领导干部要把落实主体责任放在心上、扛在肩上、抓在手上,牢固树立“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”的理念,准确把握“两个责任”的内涵,敢于担当、敢于碰硬、敢于严抓严管,切实看好自己的“责任田”,要带头廉洁自律,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遵守党纪国法、执行廉政准则。严格的责任追究是督促各级党委、纪委把责任落到实处的“杀手锏”,守不住这个防线,责任制就会流于形式、陷入空谈。要严格执行“一案双查”,对那些落实“两个责任”不力、不抓不管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长蔓延,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单位和部门,既追究当事人责任,也追究相关领导责任,以监督责任的落实倒逼主体责任的落实。
从严管理干部功夫重在平时。“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”的现象在“犯事”干部中并不少见,有的则是思想上不重视,有了小过没有及时提醒,便一错再错;有的则是有了失误没有得到惩戒,有侥幸心理而错上加错;有的则是犯了错没有受到警告,有特权心理而大错特错。凡此种种,都是因为平时功夫不足而导致有些干部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。从严管理干部是落实好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,加强干部平时管理,是从严管理干部的关键之举,其要义是筑牢思想防线,让违纪违法行为没有“生长的土壤”,捆住“犯事”的手脚,将“犯事”的“种子”扼杀在萌芽状态。从严管理干部,坚持抓小、抓早、抓预防,是一种方法,更应该是一种常态。“小洞不补、大洞吃苦”,一些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,并非一朝一夕之故,很多是小问题没人管,逐渐演变成大问题。要建立健全干部谈心谈话全覆盖制度,加强教育引导。要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分析制度,对干部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、早提醒、早纠正。严出战斗力,带出好风气。只要本着一颗对企业负责、对事业负责,对工作负责的公心,心底无私肩膀硬,坦坦荡荡腰杆直,就能树起正气,理顺心气,倍增士气,就会进入良性循环,工作氛围越来越舒心,干部队伍充满凝聚力,“人心齐,泰山移”,千难万险又何惧?
一体构建“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”长效机制。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必须坚持惩治和预防相结合、治标与治本同推进、自律与他律相统一,要在保持惩治高压态势、强化权力制约监督、筑牢拒腐思想根基上下功夫。强化不敢腐的震慑,就是要通过加大惩治力度,提高腐败成本,形成巨大的震慑作用,使党员、干部对腐败心生戒惧、收敛收手。反腐败斗争实践证明,反腐败有力度才会有震慑,释放震慑才会有成效。不治标则难以治本,强化“不敢”才能形成“不想”。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,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,持续强化震慑。扎牢不能腐的“笼子”,就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消除腐败发生的条件,使党员干部没有腐败的机会。首先要建好“笼子”。这个“笼子”要松紧有度、疏而不漏,既要让法定的权力充分行使,又要有效防止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现象。强化“不能腐”,关键是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、管权管钱,让权力回归服务属性。不断强化权力监督,推进“互联网+”监督、权力清单等工作,围绕加强内部监督,健全问题线索管理等机制,充分发挥制度对腐败行为的制约作用。增强不想腐的自觉,就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,使党员、干部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动机。要深化廉洁宣传教育,创新方式方法,通过开展“廉洁家书”“廉洁微电影”征集活动、加强廉洁理念宣贯等,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堤坝。加强“阳光廉洁”文化引领,增强“不想腐”的自觉,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,倡导培育优良家风。
【版权归淮北矿业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】